12月12日,太阳集团tyc9728德法系举办了一场以“当AI邂逅学术:学术伦理边界的探索与坚守”为主题的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德法系主任周昳旸老师主持,专业负责人潘艳博士和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研讨会上,周昳旸首先讨论了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中的积极作用。AI能够显著提高学术论文写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可以通过关键词分析快速识别学术趋势,帮助研究人员捕捉最新的研究动态;通过自动化分类和管理文献,简化信息检索过程;并且,AI还能够在回答特定问题、产生新想法、总结文本、翻译语言、生成全文以及润色文稿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成为学术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助手。
然而,AI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规范挑战。会议中,教师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在生成学术成果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与学术诚信,特别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对数据偏见的问题。此外,剽窃和侵权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护知识产权和学术原创性。
针对上述挑战,研讨会探讨了目前学界对于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多项建议。首先是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规定AI技术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界限,防止其被不当使用。其次,要加强伦理教育,使学生和研究人员充分认识到AI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并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最后,周昳旸强调了学生使用AI进行学术写作的伦理问题。她提醒各位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始终需要跟学生强调,利用AI工具代替个人思考和原创写作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等同于学术作弊。她呼吁各位老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精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尊重并践行学术诚信。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德法系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更是在AI时代背景下,对于学术伦理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集思广益,大家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既拥抱技术创新又坚守学术道德的未来。
周昳旸老师主持AI与学术伦理研讨会